A+ A-
A+ A-

我那天写好,装在袖子里没有呈上去的奏折,终究也传了出去。

朝臣们都笑我智谋已尽,只会窃取他人的计策,百姓们都说我老了,应该让位给年轻人。

可我二十五岁受先帝托孤,如今也不过才三十岁,正值壮年。

女帝不再每逢国事与我商议,早朝时向我征求意见的次数,也屈指可数。

偶尔几次散朝后的召见,女帝和几位重臣,当我是空气。

“陛下,诸葛丞相自从南征归来,功高震主,已经不再兢兢业业,为国操劳。”

“丞相是先帝的托孤重臣,位高权重,目空一切也是自然的。”

他们把的退让,当成了攻击我的由头。

但看在先帝的份上,我并没有反击,一直安分守己,配合女帝度过眼前的危机。

合纵之策进行的很成功,在六国联军的威势下,秦国不得不从大楚边境退兵。

伍子兰风头无两,受到无数百姓和将士们的称赞。

一时间,所有人都忘了我才是楚国的丞相。

好景不长,六国联军刚解散,秦军马上又出击,围攻赵国西边的大城。

收到赵国的求援,女帝火速召集大臣进宫,商议救援之事。

此时,伍子兰尚未赶到,女帝的目光久违的看向了我,“楚国与赵国,唇亡齿寒,丞相可有良策?”

我在相府,对秦军进攻赵国之事,早有耳闻,也做好了应对之策。

“陛下,臣已有良策,必将退敌。”

我呈上了准备好的“围秦救赵”之计,在六国联军解散之时,我已预料到了秦国接下来的行动,是以制定出计谋。

女帝刚打开奏折,伍子兰就急匆匆的进宫,气喘吁吁。

“微臣闻知赵国使者求援,陛下切不可匆忙允诺,切不可发兵去往赵国西边大城救援!”

伍子兰的第一句话,就让在场众臣震惊。

女帝眼睛一亮,“赵国与楚国盟约已久,互为强援,怎可不救?伍爱卿有何高见?”

“是呀,前不久秦军进攻大楚边境,伍大人献合纵之策,联合五国退秦,如今赵国有难,大楚作壁上观,恐失信于天下……”

几位大臣不解。

伍子兰笑道,“并非不救,而是不可发兵前往赵国。”

“前次退敌,大楚与其他五国联合发兵,声势浩大,强秦畏惧。如今秦军围攻赵国,赵军不敌,就算大楚征伐全国兵马,与赵国合并一处,也不是秦军的对手,反而落入了与秦军决战的圈套。”

大司马忧心忡忡,“难道要再次合纵?可六国联军刚刚解散,兵困马乏,再次集结只怕来不及了。”

“不错!大司马所言极是,再次合纵,时间上来不及,再者联军疲于奔命,战斗力也大不如前。故而大楚救援赵国,不能直接派兵去赵国,而是应该直取秦国大都,逼秦军回援!”

“此计,名为围秦救赵!”

伍子兰此言一出,女帝脸上浮现出笑容。

我却如遭雷击。

这是为什么!

伍子兰献上的计策,与我呈上的奏折,又是一模一样。

不能再次合纵的理由,出兵的方式,完全吻合。

我不信,这世上竟会有如此巧合之事!

小说《雁九:后续》 第03章 试读结束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